雕刻工艺品|建材加工|综合性公司|工艺礼品代理加盟|进出口代理
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
86 0537 6608606 我是山东杏花石雕石材厂,公司对传统的石雕工艺进行了继承、发展与创新,吸收了木雕、玉雕等技术之长,运用高科技手段,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原料,辅以大理石、汉白玉等名石珍品,雕刻成千姿百态的现代工艺品。主要以雕刻牌坊、龙亭龙柱、琼楼玉阁、飞禽走兽、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为擅长,在保持与发扬传统雕塑艺术之精华的基础上,又赋予了现代雕塑的时代气息,在海内外享有“巧夺天工”、“石破天惊”之盛誉公司将以最优惠的价格,较高的技术水平,最好的服务,欢迎你光临洽谈业务,并愿与各界商友携手共创明天辉煌
电话13791747830 办公QQ455086568 837688927
嘉祥石雕艺术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1800多年前的武氏墓群石刻,集东汉画像石刻艺术之大成,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,史学界誉其为“汉代历史百科全书”,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其中的一对石狮是中国目前最早的石狮。大隋开皇三年隋碑、五代后唐时期的石佛、金代刘宽墓的陵墓石雕、明代的曾庙宗圣殿立柱雕刻、清代的乾隆御碑、青山寺的石雕龙头等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石雕石刻艺术珍品,无不昭示着嘉祥石雕艺术的辉煌。
嘉祥石雕以天青石为主要雕刻原料,辅以大理石、花岗石、汉白玉等石料,作品以人物、石麒麟、石狮、石碑、石桌、石塔、石亭、龙柱、大型牌坊、仿古器皿为主。技法主要有圆雕、浮雕、透雕、线雕、平雕、影雕等。嘉祥石雕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派石雕艺术风格,崇高威严、古朴浑厚,线条刚直简洁,人物造型凝重、端庄。嘉祥的石雕艺术作品在国内到处可见,如山东曲阜孔庙的大型石刻壁画“孔子圣迹图”、北京陶然亭公园的“风雨同舟”、河南开封的“御林军大象”、杭州宋园的“九大龙柱”等。好多产品还远渡重洋,落户于异国他乡,如出口日本足利市和泗水町的被誉为世界之最的“孔子行教像”等。
近年来,嘉祥县高度重视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,做了大量挖掘保护开发工作,连续举办了三届“中国•嘉祥石雕艺术节”,邀请国内外雕刻界著名专家学者对嘉祥的石雕创作进行指导点评,建设了国际石雕艺术大道和石雕艺术公园,打响了石雕品牌,促进了石雕艺术的发展,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,隶属于“孔孟之乡”济宁市管辖,东邻儒都曲阜,西接牡丹之乡菏泽,南毗浩翰的微山湖,北连水泊梁山。据《春秋》及三传记载,春秋时期,西狩获麟于此地,故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。嘉祥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6°07′~116°29′,北纬35°11′~35°38′。县域面积960平方公里,辖八镇七乡,人口78万,以汉族为主,回、壮等23个少数民族共1770人。
嘉祥地处黄河冲击平原的边缘,境内主要河流有梁济运河、洙水河、洙赵新河,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平均倾向坡度为万分之一,平原海拨一般在35—40米之间,境内群山起伏,共有山峰126座,山系多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主峰海拔一般在80—200米之间,石灰岩储量90亿吨,可开采储量60亿吨,岩石呈青灰色,当地人称“天青石”,其色彩典雅、质地细腻、软硬适中,易于开采和雕刻,是加工石雕和各种建材的上等原料。
嘉祥石雕艺术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
新石器时代,由于磨制石器的发展,使石器具有了美观实用的原始艺术品的性质。嘉祥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、石铲、石耩铧、石镞、研磨器,是嘉祥最早的石雕作品,这时的石雕,主要还是生产用品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,石雕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,主要应用于祭祀、建筑和日常生活用品。西汉时期,石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艺术上有了极高的造诣,体现了当时的雄厚气魄。石雕艺术广泛应用于建筑、陵墓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。这一时期,嘉祥石雕艺术在不断发展中渐趋成熟,石雕艺人能够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,雕刻出人物、动物、石阙、石碑、墓茔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。
东汉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厚葬习俗成风,为使墓穴坚固耐久,多使用石料构筑其框架,并在石材上雕刻各种图像。嘉祥武氏家族于桓、灵时期建造的武氏祠,其中的画像石是中国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汉碑、汉画像石群,现存石阙、石狮各一对,石碑两块,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4石。武梁碑碑文记载:“选择名石,南山之阳,擢取妙好,色无斑黄。前设坛墠,后建祠堂。良匠卫改,雕文刻画,罗列成行,摅骋技巧,委蛇有章”,石阙铭文记载:石工孟季及季弟卯造石阙,孙宗造石狮。这对石狮是中国目前最早的石狮,是按照狮子的原型塑造的一对立狮,风格粗犷质朴,线条简洁流畅,最能代表当时的艺术风格,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。武氏祠汉画像石早在北宋已为金石家赵明诚所重视,著录于他的《金石录》一书。武氏祠画像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丰富,主要有神话传说、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三大类。在艺术表现方面,作者已经相当成熟地掌握了绘画艺术反映生活、表达主题的基本技巧,特别是对历史故事的描绘,善于抓住故事发展高潮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情节,出色地表达出故事的内容。武氏祠画像石采用阴刻与阳刻、面与线相结合的技法。形象外型作平面的凸起,形象轮廓的内部则以阴线刻,形象外凹下部分,用尖刀凿成密密的平行条纹,这种技法,称之为“减地平雕加阴线刻”。画像严谨规整, 画面一般不大注意纵深空间感的表现,物象多取近景平列,具有剪影式的效果,形成严谨古朴、简洁传神的艺术风格。武氏墓群石刻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史学界誉其为“汉代历史百科全书”。武氏祠内还保存着60余块从嘉祥武翟山、五老洼、宋山等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,这些画像石采用的技法与武氏祠汉画像石有所不同,主要有“减地平板”、“凹入平台雕”、“弧面浅浮雕”、“阴线条”等刻法。东汉时期是嘉祥石雕艺术的成熟时期,风格古朴浑厚,技法娴熟老练,在艺术上臻于大成之境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嘉祥的人物雕塑艺术更加成熟,造型细致优美。陵墓石雕在南北朝时期再次走向繁荣,墓前多设置麒麟,嘉祥的麒麟雕塑艺术似从此时发展起来,或者年代更早。东晋太尉郗鉴祖籍嘉祥,其墓位于嘉祥县城南灯台山西麓,据清光绪《嘉祥县志•方舆志》记载:“墓前二石台,高约二丈,悉镂花卉,其顶斗拱工细,鳞瓦参差,形如灯檠”。灯台山之名即因此二石阙望之如灯台而来。
隋唐时期,嘉祥石雕依然以建筑和陵墓用品为主。石狮造型与汉代 相比有了较大变化,多为坐狮,头部鬃毛开始雕刻成盘花的形式。嘉祥县出土的大隋开皇三年隋碑,顶端利用半浮雕形式刻着二龙盘柱,背面雕刻着近似圆雕的石佛、飞天、石兽等,形象逼真、技艺非凡。
嘉祥的佛像雕刻艺术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,五代后唐时期在嘉祥县七日山之阳建造的无梁殿,殿内有一直接在石崖上凿石雕刻的高大石佛,古朴厚重,形神俱佳。上世纪60年代初还存在着,后在文革中被毁。
宋元时期,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,嘉祥石雕进一步生活化、世俗化,居民生活使用石雕品类逐渐增多。金代末期建造的金宣武将军、骑都尉刘宽的陵墓,墓南有石坊两座,翁仲、石羊、石虎、石马各四尊,是嘉祥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石雕作品。
明清时期,嘉祥石雕以石狮、麒麟及建筑为主,雕刻了大量的石牌坊。清光绪《嘉祥县志》记录了嘉祥明清时期的30余座牌坊,有“登云坊”、“冲霄坊”、“月桂秋香坊”等。嘉祥现存的明代牌坊有宗圣曾子庙前的三座牌坊、青山脚下的“泰山行宫坊”及薛仁贵墓牌坊等,风格简洁洗练、质朴凝重,门楼较为简易或不使用门楼,花纹装饰较少。清代的牌坊大多使用多个门楼,雕工精美,装饰富丽繁缛,整个牌坊巍峨耸秀、气势宏伟。明代建造的宗圣曾子庙,其大殿四周22根立柱上雕刻着繁丽的图案,诸如凤凰、牡丹、荷花、榴开百子及盘口菊花、二龙戏珠等纹样,工艺细致,构图饱满、玲珑剔透、错落有致,是明代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。乾隆御碑、青山寺石雕龙头、疃里镇后贾村的九成宫碑、皇甫碑及兰亭序碑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。
清末至民国年间,战火频仍,经济凋敝,嘉祥石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,这一时期较少大型石雕作品,主要以石碑、石桌、蒜臼、门卡、门
枕等生产生活用品为主,一些世代相传的石雕世家将石雕技艺流传了下来。
建国初期,经济仍不发达,石雕作品较少。“文革”期间,嘉祥留存下来的古代石雕作品大多遭到破坏,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20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,石雕艺术作品越来越成为装点城市、美化环境的重要装饰艺术品,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,嘉祥石雕艺术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,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石雕艺术人才,他们传承了嘉祥传统的石雕艺术风格,又有独到的创新之处,创作了大量的石雕艺术作品,遍布国内,好多产品还远渡重洋,落户于异国他乡。
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来嘉祥,亲笔题写了“爱护国宝”四个大字,并对嘉祥的石雕业发展作了指示。1989年,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开封宋都御街参观时,为嘉祥石雕艺人承做的“御林军大象”题词“中华石雕之最”。1993年,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朱鎔基,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等分别来嘉祥,对石雕生产作了具体指示。
近年来,嘉祥石雕产业发展十分迅猛,产品包括传统石雕和现代石雕两个大类、近千个品种,畅销全国各地及美国、日本、东南亚国家和地区。全县已拥有石雕专业村16个,大小石雕企业136家,从业人员2.6万人, 石雕产业已成为嘉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嘉祥石雕以天青石为主要雕刻原料,辅以大理石、花岗石、汉白玉等石料,作品分为人物塑像类、动物类、建筑类、园林类、装饰类、工艺品类、生活类等类别,以传统作品为主,现代作品为辅。大型雕塑作品主要包括人物塑像、麒麟、石狮、石塔、石亭、龙柱、牌坊等。